中国新闻网2023-04-07 18:10:23
中新网甘肃新闻4月7日电 (崔琳)霜冻怎么防、病虫害怎么治、枝条怎么剪……为让果农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种植技术,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农民教授”靳志强将课堂搬到果园里,他讲得仔细,果农们听得认真,一年收成好不好全藏在这些细节中。几年下来,他已免费培训农民10多万人次,当地大部分果园实现了提质增效。
2018年,甘肃省出台特殊人才职称评价办法,对学历、专业、论文等都不再限制,天水市职改办排摸发现靳志强符合特殊人才正高级职称评审条件,便鼓励他申报。同年12月,他成为甘肃省首名取得正高级职称的农民,并被评为“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
(资料图片)
“我家种了18亩苹果,以前因疏于管理、技术不精的原因,收益一直不好。在靳老师的指导下,我的果园管理技术有了明显提高,也挣了钱脱了贫。”秦安县兴国镇邢泉村村民王东林聆听靳志强的技术培训课后,也成了“土专家”,经常帮助村民们修剪果树。
从事林果生产42年的靳志强,在国内刊物上发表论文15篇,先后发明果树拉枝技术,花椒兔拉枝栽培技术,老果园改造等新技术,引进蜜桃系、油桃系、蟠桃系150余个新品种、苹果系30余个,筛选出了40余个适合本地及周边地区发展的优良新品系。获县、市级科研成果十余项。
秦安县莲花镇村民冯爱军自2013年起,便跟随靳志强学习果树管理技术,2019年他参加了甘肃省百万职工劳动技能大赛,代表秦安县斩获全省一等奖。2021年12月,他也通过特殊人才职称评价机制,取得副高级职称。
“作为全省第一个正高级职称的农民,就要带好头、作表率,教出更多‘徒弟’,培养更多‘土专家’,让老百姓的‘果盘子’更丰富,‘钱袋子’鼓起来。”靳志强说。
靳志强坦言,自己从一名科技务农的追梦人,到一位科普知识的践行者,一路走来,与省市县科研机构的专家们的长期培养和热情关心是分不开的。由此,他在参与每项市县科技项目的实施中,担责尽职,把每一项试验做扎实、记清楚、感悟透,形成文字梳理,提供给项目组归类分析,撰写总结报告,以便顺利验收。
值得一提的是,多年来,靳志强将自己的试验心得和实践感受写成原始稿件,同项目组成员反复论证,提纯精练,查新完善后,进行论文发表。
靳志强回忆称,2018年,他在秦安县安伏镇伏洼村讲解苹果老果园高效双赢更新方法培训会后,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拉住他的手,激动地说:“种了半辈子树,就是不自信,你讲得这么透彻,说出了我的心声,有些方法措施,我也是那么想的,书上没有写,也没人说,没人讲,生怕自己想歪了。”
“农技推广,不需要花拳绣腿,也不能让现实落空。要直截了当,融入现实,把老百姓生产中的急、难、愁、盼问题解决了,就是最大的推广。”靳志强如是说。
多年来,靳志强“授业”10多万人次,他以过硬的本领带出了一批批技术能手,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完)
关键词: